小结
商业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对于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定期组织开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FSAP),对一国金融稳定状况进行判断和评估,已成为诊断各国金融体系健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平台
若某国货币汇率出现持续的高估,通常会出现( )
国货币相对外币价值过高,会导致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从而减少出口收入(即外汇供给减少)。同时,高估的汇率会使得进口商品相对便宜,增加进口,从而增加外汇需求,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国际收支逆差)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收入)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例如接受捐赠)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其属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不满足收入的定义
货币乘数的大小与以下哪项因素有关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与存款的比率(x货币流通速度、银行贷款利率)
金融
货币政策对( )等指标进行管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假设去年人民币与欧元的汇率为7.8081:1,今年为7.5362:1,若欧元未升值,则这可能使()
我国进口增加
特别提款权实质上是一种( )记账单位
贾某将100万分成两个部分,其中40万投资甲资产,60万投资乙资产,已知甲的预期收益率为3%,乙的预期收益率为6%,则两种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
4.8%
货币性失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没有“风险性失衡”这一说法。
结构性失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失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存在于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其特征是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即使有所变动,也被约束在一个狭小的限界之内。浮动汇率是指存在于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其特征是汇率不予固定,可以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钉住汇率制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在钉住汇率制,本国货币随所选货币的波动而波动,但相互之间的比价相对固定或只在小范围内浮动,一般幅度不超过1%。被钉住的一般是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或IMF的特别提款权。
国际收支中的弹性理论认为,相较其他影响因素,对于一国贸易收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实际汇率(弹性分析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发展而形成的。该理论把汇率水平的调整作为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手段,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探讨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在弹性理论中,货币贬值(即实际汇率下降)是改善贸易收支的关键因素,因为它能直接影响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进而影响出口和进口的数量。)
在出口品( )的情况下,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品并抬高出口品的国内收购价格,汇率降低刺激出口增加的作用将会部分甚至全部被抵消。
供给弹性小(出口供给弹性指的是出口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口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它用以衡量出口商品供给量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程度,通常以出口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的比值来表示。若出口商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大于出口商品价格变动比率,则出口品供给弹性大;若出口商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小于出口商品价格变动比率,则出口品供给弹性小。)(出口扩大会引发国内市场抢购出口品并抬高出口品的国内收购价格,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品供给弹性较小。当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时,出口品的需求增加,但由于供给弹性较小,出口品的国内市场供应量无法迅速增加,导致市场上的出口品供不应求,进而引发抢购现象,最终推高了出口品的国内收购价格,由此汇率降低刺激出口增加的作用将会部分甚至全部被抵消。)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贷款发放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即( )。
银行直接将贷款支付给售房人
Last updated